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30年發展研討會
您所在的位置:首頁>>科技平臺>>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舉行30年發展研討會

作者: 來源: 發布時間:2019-06-20

新聞網訊通訊員何婧琳6月16日,來自全國各地和校內外的300余名嘉賓齊聚武漢大學,出席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30年發展研討會,總結過去,展望未來,指導實驗室更好地發展。

校黨委書記韓進,院士徐冠華、陳俊勇、李德仁、童慶禧、劉經南、王家耀、潘德爐、楊元喜、郭仁忠等,來自科技部、自然資源部等主管部門、省市相關部門、相關高校、科研院所、企事業單位、原武漢測繪科技大學的領導和專家,學校相關職能部門和院系負責人,重點實驗室師生和校友代表等出席會議。

韓進,實驗室學術委員會名譽主任、國家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院士,自然資源部地質調查局副局長李朋德,湖北省科技廳副廳長吳月朗,實驗室學術委員會主任李德仁致辭。

韓進表示,實驗室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國家主管部門、湖北省、武漢市以及社會各界的關心和支持,更離不開全體師生的共同努力。30年來,實驗室發展成就巨大,得到了世界同行與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和充分肯定。希望實驗室百尺竿頭更進一步,取得更加輝煌的成績。

徐冠華分析了實驗室取得重要成績背后的原因,希望實驗室加強基礎平臺建設,并對實驗室的未來科研發展方向提出建議,期望實驗室成為我國測繪遙感科技創新體系中一個更加重要的環節,發揮更大作用。

李朋德指出,國家在地質災害監測、資源勘查、海洋探測等方面的建設離不開地球空間信息科學的支撐作用,希望實驗室面向國家需求進一步拓展服務領域,為國家經濟社會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吳月朗肯定和贊許了實驗室在湖北省科技成果轉化、推動地球空間信息產業發展、形成湖北省空天信息領域軍民深度融合發展新格局等方面,所取得的突出成果和重要貢獻,表示湖北省將一如既往地在政策和資源上給予持續支持。

李德仁總結了實驗室的三個發展階段:從傳統測繪科學向現代大測繪科學發展的十年;從2000年合校時起的十年,最大的特點是地球空間信息學科申請獲得國家“985工程”二期建設項目的重點支持;從2010年以來,進行“2011”協同創新建設的十年。經過大致三個階段的30年發展,實驗室為國家解決卡脖子難題的攻關能力大大提高了。當前,面向“雙一流”建設的新時代,實驗室應當勇立潮頭,一年更比一年強,為國家做出更大貢獻。

實驗室主任陳銳志作“實驗室30年發展”主題報告,從發展歷程、隊伍建設、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國際交流、代表性成果和發展規劃幾個方面全面回顧歷史、總結成績、展望未來。

徐冠華、李德仁、寧津生、張祖勛、劉經南、龔健雅、林宗堅等14位專家教授榮獲“實驗室30年建設發展貢獻獎”,韓進為徐冠華頒發獎牌,并與徐冠華一道為其他獲獎者頒發獎牌。

會上,實驗室校友任CEO的廣州城市信息研究所有限公司與武漢大學簽訂共建“城市信息計算聯合實驗室”合作協議,該公司將投入500萬元支持實驗室開展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

自由發言環節,與會嘉賓踴躍發言、熱烈討論,對實驗室現存的問題和困難、面臨的機遇和挑戰,以及如何引領國際學術前沿等提出寶貴意見和建議。

測繪遙感信息工程國家重點實驗室成立于1989年,是武漢大學測繪學科的一個國家級創新平臺。在學校大力支持下,經過30年建設和發展,實驗室已經成為我國乃至全球測繪遙感地理信息領域最知名的高水平科學研究和高層次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在國家科技部每五年一次的評估中,連續4次被評為“優秀”,有力地支撐了武漢大學“遙感技術”學科排名全球第一。

實驗室始終堅持追蹤和引領國際學術前沿,服務國家重大需求。率先研制出全數字化測圖系統,成為國際上本領域三大知名產品之一,有力促進了傳統攝影測量技術和生產手段向數字化、自動化、信息化方向的變革;研制了國際上第一個面向對象地理信息系統基礎軟件GeoStar,一舉打破了國外地理信息系統軟件在我國長期壟斷的局面;國際首創衛星導航定位系統、遙感和地理信息系統(3S)集成的理論與方法體系,引領了車載傳感器集成以及天空地一體化的當代測繪遙感新時代,將我國應急測繪和遙感信息聚焦服務的主要技術指標提升到國際領先水平;在核心元器件受限的條件下,將我國光學衛星遙感影像的直接定位精度從300多米提高到5米以內,開創了國產衛星高精度測圖從國內走向全球的新時代;構建了地球空間信息學理論框架與技術體系,大力推動了我國地球空間信息產業的快速發展,使之成為關系到國防安全和國民經濟與社會發展的戰略性新型產業;牽頭研制“珞珈一號”01星,開展夜光遙感和低軌導航信號增強科學試驗,推動通導遙一體化空天信息實時智能服務系統PNTRC的引領性發展……

(攝影:張華  編輯:肖珊、周麗園)

友情鏈接
一分快3-入口